怎样学好初一的生物

学好初一生物的方法

一、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蛋白质和基质中的许多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提供酶场所。这样有规律地掌握知识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生物结构图

学习生物常常要观察图示,图示主要有结构图、示意图、模式图、实物图等。一般观察图示分四步:识名——明意——析事——习理。

识名即弄清图的类型、名称;明意即读懂图中暗含的几何学的比例关系和三角板的运用,明白图形代表的含义;析事即由形(结构)的分析以理解神的含义;习理即通过比较看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特征与特性的不同以概括出结构特征、生物特点。例如学习《皮肤和粘膜》可对照动植物体表的结构图,分析皮肤和粘膜的异同点。动植物体表的结构图中都有上皮组织,但动物体表还有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而人体皮肤除了有上述组织外还有皮脂腺、汗腺、毛发等。通过比较使人体体表的结构特征一目了然。再如学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时,将小肠的结构图与胃的结构图比较,不难发现小肠的“三长”、“三多”的特点。三长:管腔长、迂回曲折、管道长;三多:绒毛多、细胞层次多、酶的数量多。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结构上的异同点,有助于小肠消化吸收特点的学习。

三、会绘生物图

生物课的板图很重要,因为板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效果。平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把一些基本生物符号(如细胞、基因等)描绘在纸上(不需要非常精确),然后在课堂讲课时作为补充板书的内容,一点一滴地纠正学生图画中的错误,帮他们修改画好。开始可能比较麻烦,但养成习惯后学生自己就会画了。我要求他们在画的时候注意:画得像与不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基本特征;同时注意符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有可能的话不妨买一些有关生物绘画的书看看,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四、学会归纳比较法

这是学习生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有不少学生说学起来很繁杂难记,甚至有些“背物”。那么如何避免学习中的死记硬背呢?我建议不妨试试归纳比较法。比如学完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两大章后,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反射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归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种类:巴氏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中枢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适宜刺激”;兴奋性刺激和非适宜性刺激等。这样比较后学生对反射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再比如学习线粒体时可以将线粒体和叶绿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学会使用教学用具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要学会使用教学用具(如显微镜),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如学习花的结构)。另外还要学会观察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并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时要注意上下表皮的颜色(一般是绿色的)、叶肉细胞的排列及叶脉等特征;在观察花的结构时要弄清花的各部分名称(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位置(柱头、花柱)及各部分的功能(传粉受精和结果)。观察时要做好记录并注重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这样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知识也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例如看到菜农利用塑料薄膜作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就会想到温室效应和保温原理;看到旱冰鞋就联想到滑轮的应用等。此外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也是紧密联系的。平时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